时间:2020-3-6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文/药剂科

现代人不规律的作息,过分油腻的饮食,在长假过后容易给身体“遗留”下不少健康问题。其中,胃肠道问题最多见,许多人出现腹胀、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一般家庭都备有肠胃药,不舒服时翻出来吃,但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吃什么药才有效吗?

腹胀

  胃肠道问题中脾胃病多发,大多数胃肠道问题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部胀痛等。多数人家中备有吗丁啉或者酵母片等消化类药物。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吃什么药呢?导致腹胀的原因主要是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又可以分为化学性消化不良和机械性消化不良,因此缓解消化不良的药物其实就分为两种,一种针对化学性消化不良,一种针对机械性消化不良。

  化学性消化不良其实就是由于吃得太多,导致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一系列消化酶的“供应”跟不上,进而引起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因此需要从外界的渠道添加消化酶,例如酵母片、慷彼申(米曲菌胰酶片)、泌特(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就有此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泌特由于含有促胆汁分泌的成分,因此患有急性胆囊炎和急性黄疸性肝炎的患者应慎用。

  而机械性消化不良指的是由于“胃动力不足”所导致的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多见于老年人、孩子、原本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人,又或者是吃了许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糯米或高纤维、高蛋白、高脂肪等食物。此时应服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吗丁啉、伊托必利、莫沙必利等,这些药物能促进胃肠道排空,缓解饱胀、嗳气等症状。其中,吗丁啉主要作用于上消化道,而伊托必利、莫沙必利则作用于全消化道,如果感觉全腹胀(包括肠道)则服用后者更有效。胃动力不足的情况也可以结合饭后散步、按摩腹部等外力帮助,促进胃肠道蠕动。

  提醒:消化能力差的人群可以同一类药物(化学类、机械类)各服用一种,但服用时要分先后。消化酶应在餐中或餐后立即服用,增强胃动力的药物要在餐前服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反酸

  吃多了固然容易胃胀,但吃少了胃一空就容易反酸,又或者进食过多淀粉含量高的食物、过酸的食物、过甜的时候都容易出现反酸。另外,服用刺激性食物如烈酒、酸辣食物等或者有胃肠道基础疾病者亦可出现反酸的症状。专家表示,反酸属于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胃、食管黏膜造成刺激,并产生烧心的感觉。

  反酸时吃什么药比较有效呢?药物类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起中和胃酸的作用,如达喜(铝碳酸镁片),其中所含有的氢氧化铝能与盐酸(胃酸)中和,能快速缓解反酸的症状,但属于一过性的,持续时间不长。类似药物还有碳酸氢钠、三硅酸镁等。

  一过性缓解反酸症状后,如果胃酸分泌过多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达喜则无能为力了。这时建议服用能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断药“替丁类”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胃质子泵抑制药“拉唑类”如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这些药物可以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酸,但需要吸收到血液中才能起效,因此起效稍慢。临床上需根据个人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胃酸分泌过量是引发胃痛一个方面,胃黏膜抗消化能力下降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所以,在抑酸的同时,再配合使用胃黏膜保护药,对于缩短病程是很有好处的。常用药物包括硫糖铝、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替普瑞酮、米索前列醇等。这些药物主要是通过促进胃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从而发挥预防和治疗胃粘膜损伤,保护胃黏膜,促进组织修复和溃疡愈合的作用。

在实际情况中,市民总是认为胃疼了就一定是得了胃病,要么是胃炎要么是胃溃疡,而不疼不痒的就是消化不良,其实是错误的理解。一样的症状可以是不同的疾病。仅仅是腹胀,不能确诊是消化不良;反酸、胀气可能是溃疡,也可能是胃炎。相反,不一样的病却可能出现一样的症状。消化不良是上腹饱胀,而胃炎、胆囊炎等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症状。胃部疼痛由于每个人的疼痛敏感不同,疼痛又不是很好描述程度,就容易混淆。胃部疼得很剧烈的疾病,有胃溃疡、胃穿孔、胆囊炎、胰腺炎等,不见得是单纯的胃炎。如医院确诊。

专家建议,如果有明确原因是没吃好,或者吃多了,有明确的诱因,可以自己对症买药服用。但如果病史时间很长,患者自行服药可能会一时掩盖了病情,从而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延误治疗时间。用药要对症,如自己无法分辨,又或者服药后效果不好,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如何







































白癜风规范化诊疗
白癜风图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