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6-30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在群体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

在孤独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但值得记佳的

只是

那些在群体中

保持独立的人。

~爱默生

1、幸存偏误为什么你该去逛逛墓地你系统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

解决方法: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这样的散步虽然伤感,但对你是有好处的。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哈佛是好大学还是烂大学?我们不清楚

纳西姆·塔勒布是位作家和证券交易商,当他下决心要想办法解决他的顽固体重时,他考虑过各种体育活动。他觉得慢跑者干巴巴的、可怜兮兮的;练健美的看上去肩很宽、傻里傻气的打网球的人呢,哎呀,他们是高贵的中产阶层!但他喜欢游泳健将们,他们身材匀称、优美。于是他决定每周两次钻进游泳馆含氯的水里,好好练练。一段时间后他才发觉,他上了一种错觉的当。职业游泳者体形完美,并不是因为他们锻炼充分。

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

结论:

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长寿、影响力、快乐,你都要看仔细。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对待自己。

3、过度自信效应

你为什么会系统性地高估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1)不存在相反的不够自信效应。

(2)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

(3)不仅乐观者会受到过度自信效应的影响,就连自称悲观的人也会高估自己一只不过高估的幅度要少些罢了。

4、从众心理

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你投资一只股票亏的钱越多,你越是抱紧它不放。

为什么会有这种荒谬行为呢?

因为人类想努力表现得坚韧,坚韧是我们发出的可信信号。我们害怕矛盾。如果我们决定中断一个项目,我们就在制造矛盾:承认从前的想法与今天不同。继续执行一个无意义的项目是在推迟这一疼痛认识。那样我们就显得更坚韧。

5、纠缠于沉没成本

你为什么应该忽视过去

6、互惠偏误

你为什么不该让别人请你喝饮料

互惠古来有之。它的基本含义是:“我帮你,你帮我。”我们发现那些食物总量变化很大的动物之间都存在互惠。假定你是猎人,有一天运气好,猎杀了一头鹿。肉很多,你一天吃不完。当时还没有冰箱,于是你就与你的群体成员瓜分了这头鹿这样,当你有一天运气不好时,你也可以从别人的猎物中获得好处。这是一种出色的生存策略。互惠是风险管理;没有互惠,人类——还有无数种动物——早就灭绝了。

互惠也有可恶的一面报复。

紧接着报复的是反报复,然后你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耶稣曾经布道,要求将另一面脸也伸给攻击者,也就是打断恶性循环,但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互惠这一理念已经在我们脑中顽固地存在了一亿多年。

最近,一个女人向我解释了她在酒吧里为什么不让别人请她喝饮料:“因为我不想要这种跟他上床的潜在义务。”这样做很明智。如果下回在超市里有人主动跟你搭讪,让你品尝葡萄酒、奶酪、火腿或橄榄,你就知道你为什么最好是拒绝他了。

7、确认偏误之一

遇到“特殊情况”这个词,你要格外小心

事实不因为被忽视而消失。

8、确认偏误之二

干掉你的宠儿

我们怎样才能保护自己呢?

作家亚瑟·奎勒·库奇的一句话很有帮助:“干掉你的宠儿。”他的这句话是对那些经常舍不得删除漂亮但多余的句子的作家们讲的。他的呼吁不仅适用于优柔寡

断的作者,也适用于我们大家。

结论:

请你与确认偏误作斗争。请你写下你的信条——有关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预防措施、节食、成功策略的,然后寻找反驳证据。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这是一桩艰苦的工作,但作为聪明人士,你不会躲避的。

9、权威偏误

你为什么该藐视权威

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一位专家,我都会设法向他挑战。

请你也这么做。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10、对比效应

你为什么最好别找模特儿等级的朋友一起出门

对比效应有时能够毁掉你的整个生活:

一个漂亮女人嫁给了一个相当普通的男人。为什么?因为她的父母都很厉害,她觉得普通男人更好,虽然他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好。最后:在超级名模的广告轰炸下,就连漂亮女人都会觉得自己魅力一般。因此,如果你是女人,想找一个男人,你千万不要让你的模特儿等级的朋友陪你一起出去。男人会因此发觉不到你的真实魅力。你独自去就好。更好的办法是:你带上两个比你难看的朋友去参加舞会。

11、现成偏误

你为什么宁可用一张错误的地图,也不愿没有地图

弗兰克·西纳特拉曾经怎么唱来着?“噢,我的心狂跳不已,皆因你在这里。我若不在我心爱的女孩身旁,我就爱我身旁的女孩。”这就是绝对的现成偏误。

应对办法请与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因为你独自战胜不了现成偏误。

12、“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

如果有人建议你选择一条“先经历痛苦的道路”,你应该敲响警钟

结论:如果有人说:“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你脑子里就应该敲响警钟。

不过请小心:确实有那样的情形,先是再次下滑然后回升。事业的转换可能会耗费时间,会造成停发工资。一个企业的重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所有这些情况,人们很快就能看出措施是否有效。

里程碑是明确的,是可以检测的。请你望着里程碑,而不是望着天空。

13、故事偏误

为什么就连真实的故事也是骗局

结论: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

我们这样做是在扭曲真相—这会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

应对方法:请你将这些故事拆解开来。

请你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

训练方法:请你设法用无关联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你会吃惊的。

14、事后诸葛亮偏误

你为什么应该写日记

这建议更多是来自个人经验而不是科学:

请你记日记。请你写下你的预测——有关政治、事业、体重、股市等。

请你不时地拿你的记载与实际情况相比较。

你会惊讶你是个多么糟糕的预测家。

另外,请你也同样读历史。不是事后的、成熟的理论,而是那个时代的日记、剪报备忘录。

这会让你更好地感觉到世界的不可预见性。

15、司机的知识

你为什么不可以把新闻播音员说的话当真

结论:请你不要信任司机的知识。

请你不要将公司新闻发言人、爱出风头的人、新闻播音员、唠叨鬼、花言巧语者、爱说闲话的人与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搞混。

你怎么能区分出来呢?

这里有个明确的信号。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来到他的“能力范围”之外,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他这么说时不会觉得难为情,甚至还会带着一定的骄傲。而从司机们”那儿,你别的什么话都能听到,就是听不到这一句。

16、控制错觉

你实际控制的少于你以为的

央行行长和经济部长也常常使用“安慰按钮”的伎俩。这些按钮是不起作用的,日本人20多年前就看出来了,美国人是近几年才看出来的。但我们听任他们这么做他们也继续这么做着。承认世界经济是个基本上无法操纵的系统,对所有参与者都是无法忍受的。

那么你呢?你控制了你的生活吗?

你实际控制的很可能比你以为的要少。

你别以为自己是那个淡泊地克制自己的马尔克·奥莱尔,你更像是那个戴红帽子的男人。因此,请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移地只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